作者: 王崇儒 2025.8.12
近年來,世界開發了一個令人不安的新工具——人工智慧(AI)。關於它,有許多不同的見解;有些聲音,充滿了樂觀的期盼;而另一些,則充滿了,對未來的深刻憂慮。在教會中,面對新科技,也出現了兩類充滿敬虔善意的回應。一類,是歡然地擁抱它,視其為上帝賜下的普遍恩典,一個全新的、傳福音的工具。另一類,則是出於對其潛在危險的警覺,而選擇「原則性不用」,此論點認為,為了保守信仰的純淨,最好的方式就是遠離這個,可能會污染人類靈魂的工具。
這兩種都是真實的、值得被尊重的聲音。 但是否存在第三條路呢? 或許是一條,更艱難,卻可能更負責任的路。
那座,看似安全的「溫室」
事實上,筆者認為兩種立場都有可修正之處,而「原則性不用」立場,背後是一個極其高貴的、渴望「分別為聖」的理想。它就像是要為我們的信仰,建造一座能隔絕所有污染與病毒的「溫室」。在這座溫室裡,我們可以安全地,持守那份從歷代聖徒傳承下來的、最純淨的、最「自然」的信仰樣貌。
這個理想是美好的。但根據歷史的記憶,筆者亦想指出這座「溫室」,可能存在三道,無法忽視的裂縫。
第一,我們,可能過度美化了「自然的過去」。 我們常常,將過去想像成一個,更為純樸、有機的信仰時代。但事實是,即便在沒有AI的年代,教會依然充滿了各樣的挑戰以及人性的軟弱。我們所信靠的從來就不是某一個「純淨的時代」,而是那位在所有時代中,都「掌權的上帝」。
第二,我們,可能過度信任了「溫室內的土壤」。 我們必須誠實地承認,即便是在教會這個群體之內,也同樣存在著人性的黑暗、驕傲、與群體的盲思。認為只要我們待在教會的團契中,就能完全地「脫下偏見」,這本身,亦可能也是危險的樂觀。真實的社群,能磨練我們,但也同樣,可能會同化我們。
第三,也是最關鍵的,在今天,「溫室的牆」,早已,不再密封。 在這個,數位訊號無孔不入的年代,沒有人是一座孤島。即便我們自己選擇了「不用」,但我們的孩子、我們的鄰居、我們所生活的整個社會,都正在被AI的邏輯,快速地重新塑造。單純的「隔離」,今天已經不再是一個真實的選項。
曠野:「如何對抗?」
具體而言,我們該如何面對這樣的世界?本文認為,「樂觀擁抱」立場,亦過於危險,因而提出第三條路徑。
從聖經中的一幅圖像反思:曠野。曠野,充滿危險,卻也是上帝錘鍊祂子民的地方。在曠野中,生存的關鍵,不在於「無塵」,而在於,人是否擁有強健的「屬靈免疫力」。
「第三條路」的核心:我們的目標,或許不該是追求一種,不堪一擊的「純淨」,也不是盲目地隨世界流去;應當是,培養一份,能抵禦病毒的「屬靈抗體」。
因此,提倡概念為「對練」,為使思想更加強韌:
「對練」不是「依賴」。依賴,是目前世界上大宗的LLM使用者的使用方式,這是「樂觀擁抱」立場必然會帶來的誤區 - 讓AI來「代替」人類思考,這將導致人類心智的萎縮。「對練」,卻是利用AI,來「挑戰」我們的思考,讓我們的思想,變得更強健、嚴謹、或許也能抵禦那些來自世界的、似是而非的謊言。
在這場充滿風險的「對練」中,如何確保自己不會被感染,反而,能生出真正的抗體呢?這是一套,我們隨時可以攜帶的「倫理羅盤」。我將它,總結為四個字:「我真愛美」。
「真」(Truth): 我所做的一切,是否,都根植於聖經的真理之上?AI,永遠是我們挑戰的對象,而非真理的來源。
「我」(Integrity): 這個決定,是否讓自己成為一位更誠實、更整全的「我」?還是,在誘惑我,去外包我的思考,讓我扮演一個虛假的角色?
「愛」(Love): 我的選擇的最終目的,是否是為了對真實的人,帶來真實的益處,或是,為了滿足我個人的便利或私慾?
「美」(Beauty): 我是否,在用一種,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,來使用這個工具,去創造出,能真正,榮耀神的、美好的成果?
這套「我、真、愛、美」的羅盤,就是我們進行「對練」時的「安全守則」,同時,也是我們日常生活決策時梳理張力的工具。
如同一位飛行員,之所以能在真實的危機中,做出正確的抉擇,正是因為他早已在「模擬」中,經歷了上百次,最艱難的、最「不自然」的失敗與訓練。不是投機取巧。而是一種更深刻的「負責任」。
一條窄路,一個邀請
這半年來,AI的進步強度,已經遠遠超越了我們幾年前的想像。典範轉移已經開始,已然是AI 無所不在的世界。
在這樣的世界裡,一個對病毒一無所知的人,它那份「純淨」,究竟是真正的「聖潔」,還是一種「不堪一擊的脆弱」?
這是筆者在深夜裡,反覆向上帝祈求智慧的問題。筆者沒有所有的答案,但卻相信,那呼召我們的,不是要我們「逃避」曠野,而是靠著主的恩典,去「穿越」曠野,這或許會是一條,艱難、挑戰,但更充滿盼望的道路。
願在這個實驗室中,一同學習,如何為我們自己,也為我們的下一代,去培養那份「屬靈抗體」。讓我們,不成為隱士,卻成為,能在這個時代,為主而「清醒」的門徒,入世,而不屬世。
願主,賜予我們,那份分辨季節的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