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列一:我對基督教有些疑問
系列一:我對基督教有些疑問
這是人類歷史中最古老卻也是最迫切的問題之一。許多人認為信仰上帝是一種信仰的「飛躍」,但聖經卻告訴我們,每一個人其實都知道上帝存在,只是選擇壓抑這個真理:
「神的事情,人所能知道的,原顯明在人心裡,因為神已經給他們顯明。」
—《羅馬書》1:19
上帝的存在,不只是靠主觀感受,而是有理性、道德、宇宙與歷史的見證,呼召我們回應祂的真實。
我們每天所活的世界,事實上都依賴一位有理性、有位格的創造主來解釋:
✅ 1. 宇宙有起點——那誰啟動了第一步?
科學證明宇宙不是永恆存在,而是有起點。那麼,宇宙的「第一因」必須在時間、空間與物質之外。這正符合聖經中所描述的創造主(創世記1:1)。
✅ 2. 道德律哪裡來?
即使在最原始的文化中,人們都有對「對錯」的直覺。我們內心的良知從哪裡來?這是神在我們裡面的烙印(羅2:15)。
✅ 3. 生命不是偶然
有序的DNA、有目的的生命設計,極難以「隨機突變」完全解釋。我們看到目的性與美感的宇宙,這正說明它出自一位設計者之手。
「諸天述說神的榮耀,穹蒼傳揚祂的手段。」
—《詩篇》 19:1
加爾文在《基督教要義》中提到,人心中對神存在的信念「像種子發芽一樣(semen religionis)」(參見基督教要義第1卷 第3章2節) ,這不是透過教育產生,而是造物主刻印的本能。但人因罪而扭曲這認識,需要聖靈的光照才得以真正歸向真神。
請記得:懷疑本身不是問題,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誠實面對自己的心。試想:「若上帝真的存在,我是否願意接受祂是我的主?」
信仰不是懸空跳躍,而是在充足的證據中作出信靠的決定。神不只存在,祂也親自來到我們中間——耶穌基督就是祂成為肉身的啟示。
若你曾懷疑神的存在,不要害怕,因為這旅程就是信仰的起點。願你勇敢向神說:「神啊,如果你是真實的,請向我顯明。」這樣的心,神絕不輕看。
「尋求我的,就必尋見。」
—《耶利米書》 29:13
聖經不是一本文學作品,而是神向人啟示的話語(提後3:16),歷經千百年由不同作者所寫,卻有驚人的一致性與合一性。它歷經各代攻擊、考古驗證、語言演變,但始終保有原意與核心真理。關於不同「版本」,大多只是翻譯的差異,不是「內容被改掉」,我們可以有信心地說:今天的聖經,仍然是神話語可信可靠的呈現。
✅ 1. 抄本證據最強大
新約聖經現存有超過 5800份希臘文手稿,遠超過其他古代文獻(例如道德經只有約3份,但一般華人不質疑道德經的真偽)。聖經最早的手抄本與原作時間僅間隔數十年。這種數量與時間接近度,讓學者可以準確重建原文內容。
✅ 2. 一致的歷史與地理背景
聖經經得起考古學考驗。例如:赫人、所多瑪、非利士城市等,都曾被批評為虛構,但後來均被挖掘出來。聖經不是神話,是在真實歷史中的神作為。
✅ 3. 預言的實現
例如彌賽亞的預言廣義上多達三百多處,可在耶穌身上完全應驗。這不是巧合,而是預表的實現,見證聖經作者所記錄的,是出自神的計畫。
✅ 4. 生命的改變
歷史上有千萬人因閱讀聖經、遇見基督而生命翻轉。這是歷世歷代最深刻的見證:這書仍然活著,仍然在說話。
原因在於:語言翻譯 & 目的不同
原文只有一個(舊約希伯來文,新約希臘文)
不同版本是翻譯的風格差異:
保守直譯:和合本、ESV(對原文直譯)
現代語譯:新譯本、NIV(口語較通順)
釋義譯本:現代中文譯本、The Message(翻譯強調意義的傳達)
如同一首英文歌,可以譯出不同版本的中文,但詩意與核心不變。只要是忠於原文的譯本,我們可以放心使用。
《西敏信仰告白》第1章第8點:「舊約用希伯來文寫成……新約用希臘文寫成……此二種語言在教會中不為眾人所通……所以應當將聖經翻譯成當地通行的語言,使上帝的話可以豐豐富富地存在眾人心裏 。」
加爾文更指出:「神的話語,無論以何語言傳遞,只要內容忠於原義,就是神的啟示。」 《基督教要義 第1卷第6章第3節 》
對質疑「聖經被人篡改」的人,通常沒有「親自讀過聖經。」大多數批評者其實沒有好好讀過聖經,而只是重複網路上的說法。閱讀聖經,越讀越會發現這不是人的作品,而是神的話語。
若你曾因為看不懂聖經、覺得版本太多而放棄,請再給自己一次機會。挑選一本你覺得較好讀懂的譯本(中文推薦:和合本、新譯本、現代中文譯本、簡明聖經),每日讀一章,禱告說:「主啊,請讓你的話語對我說話。」祂必要開你的心,讓你看見奇妙的真理。
「你要殷勤查考聖經,因你以為內中有永生;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。」
—《約翰福音》 5:39
「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,於教訓、督責、使人歸正、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。」
—《提摩太後書》 3:16
表面上看,很多宗教都強調行善、修身、饒恕、愛人,但基督教的核心與眾不同——不是人靠行為去找神,而是神親自來找人,甚至為人死在十字架上。
✅ 其他宗教:人向上爬,靠行為得救(功德、修煉、守戒)
✅ 基督信仰:神向下來,靠恩典得救(十架、赦罪、信靠)
福音的重點不是「善良」,而是「得赦免、得新生命」,這唯有基督能給。
都承認人有問題(苦、罪、無明、輪迴、業障)
都尋求解決之道(修行、道德、靜心、律法)
人無法靠自己得救《以賽亞書》64:6 人一切的義都像污穢的衣服
神自己道成肉身來拯救罪人《約翰福音》1:14
得救方式
基督教: 恩典藉信心《以弗所書》 2:8
其他宗教: 行為、功德、修行
救主
基督教: 耶穌是神、代死贖罪
其他宗教: 多為教師、先知、自我努力
生命改變
基督教: 領受新生命(重生),聖靈內住
其他宗教: 自我修煉、道德提升
最終目標
基督教: 與神永遠同在《啟示錄》 21:3
其他宗教: 循環結束、合道、成佛等
《海德堡要理問答》第30問指出:
問:如果有人想從聖徒、從他們自己、或從其他任何人尋求救恩和福祉,他們是真的相信耶穌為獨一救主嗎?
答:不是;雖然他們或許會在言語上以祂誇耀,但在實際行為上卻否認獨一的救主耶穌。除非耶穌不是一位完全的救主,否則,凡以真信心接受這位救主的,就必定能在祂裡面擁有一切他們得救所必需的事物。
這也正是使徒彼得的宣告:
「除祂以外,別無拯救,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,我們可以靠著得救。」
—《使徒行傳》 4:12
是的,很多宗教都強調行善,但只有基督為我們的罪捨命。
其他宗教說:「你要靠自己變好」;基督說:「我來救你,給你新生命」
不是我們排他,而是耶穌自己說:「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」《 約翰福音》14:6
如果你曾對其他宗教感到敬佩——因他們有修行、有虔誠,那是可以理解的。但請記得:敬虔不能救人,只有耶穌的寶血能赦罪。我們不是在比較誰比較好人,而是誰能救人。願你不是擁有「一點宗教儀式感」,而是擁有「真實與永活的救主」。
「神愛世人,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,叫一切信祂的,不至滅亡,反得永生。」
—《約翰福音》 3:16
如果神是全能的、全善的,祂為什麼不阻止戰爭、地震、癌症、痛苦和死亡?難道祂不在乎?或是祂根本不存在?
苦難不是神所創造的原初世界的一部分,而是因罪進入世界的結果(參見創世記3章)。然而,神沒有丟下我們,而是在苦難中與人同在,甚至自己承受最深的苦難——基督為我們釘十字架,成為苦難中最深的盼望。
神創造的起初是「甚好」(創世記1:31)
人選擇悖逆神(創世記3),罪帶來死亡、疾病、衰敗。
罪不僅影響人心,也讓整個受造界勞苦歎息。(參見羅馬書8:22)
有時為管教與塑造(希伯來書12:6)
有時為顯出祂的榮耀(約翰福音9:3 瞎眼的人不是因為犯罪)
有時我們當下不明白,但神的智慧高過我們的,將來會明白。(以賽亞書55:8)
神不是苦難的製造者,但祂是苦難中的掌權者與救贖者。就如同十字架——表面上是最邪惡的暴行,實際上卻成為世人得救的管道(使徒行傳2:23)。
無神論
苦難是隨機、無意義的
東方宗教
苦難是前世因果業報,自我承擔
基督信仰
苦難是暫時的,有神的目的,基督在其中與我們同受,並終將結束
基督徒不是不經歷苦難,而是在苦難中有同在的主、有復活的盼望。
沒有人比耶穌經歷更深的苦難:
被朋友出賣
被審判、羞辱、鞭打
被釘十字架,承受神的震怒
這說明了...
祂不是不在乎,祂為我們親自走入最深的苦難,好讓我們知道:我們不是孤單一人。
「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…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…」
—《希伯來書》4:15
你或許仍在問「為什麼」,但聖經給我們更寶貴的答案是:「有誰在苦難中與你同在」。苦難不會是永遠的——耶穌已經復活,也應許將來要擦乾我們一切的眼淚(啟示錄21:4)苦難不是結局,復活才是。
「神使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,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。」
——《羅馬書 》8:28
「祂必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……從此不再有死亡,也不再有悲哀、哭號、疼痛,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。」
——《啟示錄》 21:4
很多人說,只要你真誠、行善、愛人,不管信什麼宗教都可以進天堂。可是基督教卻說「只有信耶穌才得救」,這不是很排他、很霸道嗎?
似乎...「只有耶穌」這句話很排他,但可以仔細想想:「真理本身就是排他的!」人活著需要呼吸是真理,不呼吸則無法活下去,這是排他性的真理。如果耶穌真的是神親自來到世界,那麼祂就不只是提出意見和教導而已,而是...唯一的真相。祂的「唯一性」,不是基於驕傲,而是基於祂為你死在十字架上、替你開了一條活路。
「各宗教都差不多」: 可是宗教的教義互相矛盾:有的說有天堂,有的說輪迴,有的說無我。
「只要你真心相信」: 真誠≠正確;你真心把毒藥當成藥,結果還是會傷害你。
「神應該都會接受」: 那麼為什麼耶穌還要上十字架?如果其他方法也可行,十字架就毫無意義了。
✅ 問題不是神太霸道,而是我們太低估救恩的代價。
佛陀說:「我找到了一條解脫之道。」
穆罕默德說:「我傳遞了真主的啟示。」
耶穌說:「我就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。」(約翰福音14:6)
👉 世界上沒有任何人這樣講過。這不是耶穌如同仙人指路一般,而是說:「你必須來到我這裡,我就是那條路。」
所有宗教都叫人自己努力向上;
只有耶穌說:「我來,是要替你承擔你無法承擔的罪與死。」
問:誰是神選民的救贖主?
答:神選民惟一的救贖主就是主耶穌基督。祂從永恆就是神的兒子,但在時候滿足時,便降世為人...
所有人都一樣無能自救,只能靠祂。如果今天有一種癌症絕症,只剩一種藥能救命或延長生命,我們不會覺得醫生「很霸道」,反而可能會感恩的說:「還好還有一條路!」福音也是如此:我們都病了,耶穌不是來論斷你,而是給你恩典。
「神差祂的兒子到世上來,不是要定世人的罪,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。」
—《約翰福音》 3:17
我努力做個好人,不傷天害理,對人也不錯。基督教說人有罪,要信耶穌才能得救,我真的有那麼糟嗎?為什麼不能只靠自己的良心和行為呢?
你或許是個好人,但問題是——你夠好到能站在完全聖潔的神面前嗎?
聖經說:「世人都犯了罪,虧缺了神的榮耀」
-《羅馬書》3:23
不是跟別人比,而是人自己是否達到神的標準:完美、公義、無罪。福音不是告訴你「你多糟」,而是告訴你:無論你多好,仍然需要恩典。
人的觀點是我沒有犯法、不作惡
神看的是心思意念(馬太福音5:28)
人的觀點是我對他人很好,我是個好人
神要求是愛祂超過一切(申命記6:5)
人的觀點是我盡力行善
神要求的是完全無罪(雅各書2:10)
就像考試考了90分,比很多人好,但滿分是100分,神要求的是完全聖潔。而沒有人做得到,除了耶穌。
聖經說,人不是有缺點的人而已,而是死在罪中的人(以弗所書2:1)。我們需要的不是自我改善,而是從神來的新生命。
耶穌說:「我來不是召義人,乃是召罪人悔改。」
—《路加福音》5:32
—因為「義人」通常不覺得自己需要神。
《海德堡要理問答》第5問:
問:你能完全遵守這一切律法嗎?
答:不能;為我的本性就傾向於恨神、恨鄰舍。
這不是說人沒有好行為,而是說:
罪不是只是做錯事,而是人的自我中心使人與神分離
人的良善在神面前仍是不夠的(以賽亞書64:6)
好人也需要耶穌,因為好人也有罪,也需要赦免與新生命。
願意做個「好人」,這是美善的概念、也是值得肯定的。同時,聖經提醒我們:「人若賺得全世界,賠上自己的生命,有什麼益處呢?」(馬可福音8:36)
一個人生命中最大的需要,不是變得更好,而是得著永恆。耶穌來,不是要把你變成「更好的你」,而是要把你從死裡救活,賜你永遠不死的生命。
「人非有信,就不能得神的喜悅。」
—《希伯來書》 11:6
「你們得救是本乎恩,也因著信;這並不是出於自己,乃是神所賜。」
—《以弗所書》 2:8
我已經受洗、參加教會,也禱告、奉獻、讀經了。但我的生活還是有壓力、有病痛、有家庭問題,甚至信主後好像還更辛苦?這樣的信仰到底有什麼用?
信耶穌不是保證人生一帆風順,而是保證你不再獨自面對風浪。福音不是「讓你過好日子」,而是「使你有永恆的生命與改變的生命」,並且在苦難中有確據:神掌權,神與你同在,神使萬事互相效力。
耶穌從不隱瞞信主會有困難:
「你們在世上有苦難;但你們可以放心,我已經勝了世界。」(約16:33)
神從未應許地上的生活沒有問題,反而說:
「凡立志在基督耶穌裡敬虔度日的,也都要受逼迫。」(提後3:12)
神允許困難,有目的:
痛苦的環境-磨練我們的信心(羅5:3–5)
禱告未蒙應允-教我們更深信靠神的主權(林後12:8–9)
世人誤解或逼迫-使我們更效法基督、見證福音(太5:11–12)
「因為神治理萬有,所以一草一木、或雨或旱、豐年荒年、飽足饑餓、健康疾病、 富足貧窮,都不是出於偶然,而是出於祂像父親一樣的手...使我們可以在患難中忍耐、在富足時感恩,並因著信實的父神,對未來有美好的信心;因為萬有都在祂手中,祂若不許可,它們甚至連動一動都不行 」
👉 不是「信了主就沒事」,而是「信了主之後,每一件事都有意義、有主權、有恩典」。
神正在模塑基督徒:信耶穌不是瞬間「解鎖完美人生」,而是開始「成聖的旅程」——像陶匠塑造泥土一樣(羅8:29)
神與人同在:祂說「我總不撇下你,也不丟棄你」(來13:5),祂可能不把風浪挪開,但會陪人走過。
神有最終計畫:今生不是結局,苦難不是白費,祂將來要親自擦乾人一切的眼淚(啟21:4)
或許你此刻正疲憊、懷疑:「神到底在哪裡?」
但請記得,真正的信心不是在平順時,而是在風暴中仍然信靠祂是主。耶穌沒有說:「來信我,你就沒事」;祂說:「來跟從我,背起你的十字架。」但祂也說:「我必與你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」(太28:20)
「萬事都互相效力,叫愛神的人得益處。」—《羅馬書》 8:28
「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,都要以為大喜樂。」—《雅各書》 1:2
「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誰,也深信祂能保全我所交託祂的。」—《提摩太後書》1:12